商务部:2022年中国进出口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倪浩】1月12日下午,商务部举行例行记者会,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三年,世界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国际经贸环境动荡不安。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我国外贸经受住了重大风险考验,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连续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个台阶,2022年预计规模将再创新高。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2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8.6%,与2021全年39.1万亿元的进出口规模只有咫尺之遥。
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中国外贸形势是否会明显好转?对此,束珏婷表示,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是外贸稳增长面临的最大压力,部分行业需求疲弱、订单不足。束珏婷介绍说,近段时期以来,很多地方积极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客商“请进来”,一系列贸易促进措施的落地,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拓市场、接订单的渠道和信心。企业组团包机、亮相展会、拜访客户、洽谈合作,主动拥抱海外市场,岁末年初的外贸圈更加积极活跃。从商务部跟踪监测的样本外贸企业情况看,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特别是出口大省接单情况有所好转。
对于2023年中国外贸的表现,束珏婷认为,中国外贸保稳提质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她强调说,商务部将持续密切跟踪形势,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稳住外贸订单。发挥驻外经商机构作用,做好贸易促进工作,支持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展、对接洽谈。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多种形式参加境外展会。办好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加强对境外采购商的招商招展。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增强接单信心。
二是稳住外贸主体。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指导企业用好普惠金融、稳岗就业等普惠性政策。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充分利用好稳外贸相关工作机制,及时了解、推动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大漠天鹰”飞出胜战新航迹******
隆冬时节,西北大漠。西部战区空军某基地所属无人机团的一架无人机结束训练准备返航时,突然接到上级“前出查证不明空情”命令。数百公里外的地面站,飞行员和保障人员按照预案迅速进入方舱,接管无人机操控,并将实时画面传回上级指挥所。这一幕训战快速转换的场景,让正在该团采访的记者感受到浓浓的战味。
该团领导告诉记者,作为新质作战力量,他们充分发挥无人机在空时间长、飞行油耗低、通联能力强等特点,不断提高人装结合效能,着力将机型优势转化为胜战优势。
保障方舱内,记者见到刚结束飞行训练的该团大队长马龙。今年是他改飞无人机的第十年。为实现从“能飞”到“能战”的跨越,十年来,他和战友操控无人机飞越沙漠戈壁、雪山海岛,为打造“临机召唤,召唤即打击”的“大漠天鹰”一路换羽高飞。在一次次跨战区、跨军种的联演联训中,他和战友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以往,我们只在演习初期执行一些侦察任务。如今,无人机往往最早起飞、最晚降落,在高强度对抗中担负越来越重的任务。”
那次与某特战旅进行联合演练,该团无人机盘旋高空,将信息数据传递到地面单兵数字终端,帮助渗透作战的特战队员规划路线、实时预警,并随时准备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与航空兵某旅开展协同突防突击演练时,该团无人机先期投入战场标定目标位置,提高侦察效率。友军战机发射制导弹药快速返航后,无人机抵近评估毁伤效果,并对残余目标进行补充打击。
在多兵种立体攻防演练时,该团无人机组成空中突击队,以最小代价探明“敌”防御漏洞、消耗“敌”防空火力,精准打击高价值目标……
面对演训场上取得的一次次进步,这支新质作战力量的官兵没有丝毫自满。记者在该团“军情研究室”看到,参谋长正在研究如何通过与友邻单位密切协同,提高链路抗干扰能力。“要以新质作战力量‘点’的突破,带动整个作战体系打赢能力的提高。”他告诉记者,未来战场,无人作战力量只有在体系支撑下才能释放最大作战效能。为此,他们将无人机纳入基地常态化体系训练,在与异型机及地面部队对抗演练中锤炼实战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该团领导说,随着无人机应用日渐广泛,只有更加积极主动谋战研战,探索创新作战理念、训练模式,才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记者采访过程中,远处机场不时传来阵阵无人机引擎的轰鸣声。十年潜心砺翅,利剑扬威沙场。这支新质作战力量乘风奋飞,必将在无人作战领域飞出崭新胜战航迹。(解放军报 记者 马嘉隆 通讯员 葛乐晨 柯长江)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