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办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中新网海口1月18日电(凌楠)1月18日,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点赞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上榜好人中,有6年捐赠十几万株树苗花苗,以微薄之力让家乡披上绿装的内蒙古花甲老人张海清;有勇救溺水少年,用生命书写人间大爱的新疆搬运工吾斯曼江·柯得汗;有路边捡得20万元现金,立即报警寻找失主的河北七旬拾荒老人吕学芹;有身患残疾但乐观坚强,结缘冰壶为国争光的北京运动员闫卓;有23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中风岳母的陕西“好女婿”黄远兴……他们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用实际行动关爱社会、温暖他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时代的脊梁。
活动现场,“中国好人”代表以真挚的情感、朴素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25年潜心研究革命历史文化,多方收集信息为烈士寻亲的安徽煤矿职工周杨说:“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我都要坚持下去。湖南“90后”退伍军人奠健在冰河中勇救落水爷孙,事后悄然离开,他笃信在群众生命攸关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
父子接力坚守红色灯塔53年,为往来船舶守护航程,海南临高灯塔守灯员王健一直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无比自豪。守塔20年来,王健始终践行着“点亮自己,守护航程”的价值观,为往来船舶保驾护航。
中央文明办多年来坚持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生动展示平凡英雄风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共有1.6万余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
本次发布活动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光明网、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文明办承办,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办。(完)
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清理一批商周遗存 现早期巴人活动踪迹******
中新网重庆1月17日电 (景诗雁)记者17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2022年完成阶段性考古发掘,清理出一批重要商周时期遗存,找到了早期巴人活动的踪迹。
该成果对建立乌江流域先秦时期考古学时空框架,研究乌江流域早期巴文化的陶器组合及其规律、巴人迁徙路线,以及研究商周时期该地区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的文化交流、传播等学术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小田溪墓群位于涪陵区白涛街道小田溪村,乌江西岸的一二级台地上。涪陵小田溪墓群考古是“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项目之一,2022年实施考古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根据遗址的文化内涵,考古队将遗址分三个区开展工作,重点工作在其中的陈家嘴地点、网背沱地点两个区域展开。
“本年度最重要的发现是在网背沱发现了丰富的商周遗存,H3体量巨大,出土陶片2300余件,从出土品看,主要有尖底器、圜底器、平底器、圈足器等。”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副研究馆员燕妮说,考古队在H3采集了两个炭样标本,时代约在商代晚期,考虑到木炭的年代一般早于遗迹的形成年代,结合器型比对结果,认为H3遗存时代应大致在商末至西周初期,个别器物可晚至西周早期,系发现早期巴人在乌江流域活动的实证,为研究乌江流域先秦遗存提供了最新材料。
据介绍,网背沱商周遗存文化面貌复杂,但其主体陶器群仍以尖底杯、角杯、子母口尖底盏、小平底罐、圜底罐(釜)为主,总体与峡江地区更为接近,展现出成都平原、峡江地区、陕南地区以及川西高原多文化汇聚融合的历史场景。
燕妮称,涪陵小田溪墓群还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实证遗址的生业模式。经初步鉴定,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有哺乳动物类、鱼类、鸟类、爬行动物四大类,说明野生动物仍然占据绝大部分,虽然有部分猪的骨骼,但渔猎经济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玛雅彩票地图 |